· 事由經過
2024年2月23日凌晨4時35分許,南京市雨花臺區(qū)西柿路9號明尚西苑小區(qū)高層建筑居民住宅6號樓(34層)發(fā)生重大火災事故,造成15人死亡、2人重傷、42人輕傷或輕微傷,直接經濟損失3300余萬元。
經調查認定,系違規(guī)改裝的電動自行車超標大容量鋰離子電池熱失控起火引起的重大火災責任事故。
· 主要問題
一是部分住戶在天井內違章搭建,并堆放可燃物;
二是物業(yè)對消防設施維護保養(yǎng)不到位,在火災發(fā)生時未及時發(fā)現火情、疏散人員;
三是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員未按規(guī)定程序應急處置等;
四是有關部門對電動自行車引發(fā)的疊加聚合性安全風險認知能力不足,對高層住宅小區(qū)群眾性消防宣傳培訓不到位、隱患整治合力不足等。
· 解決方案
針對高層建筑失火成因,峻海物聯提出了“高層建筑自防自救能力提升”安全管理體系和解決方案。
方案以“智慧消防安全服務云平臺”為抓手,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對用水、用電、用火和用氣等風險源的全面管控,深入推進高層建筑消防隱患、電動自行車安全等全鏈條治理,可有效提升居民消防安全意識和自防自救能力。
一是體驗式培訓,解決“意識淡薄、知識匱乏、能力欠缺”的問題。通過豐富的線上線下、多場景式現場實戰(zhàn)演練,增強了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識和面對火災事故時能第一時間發(fā)現隱患、消除隱患,并能做到自防自救,真正實現了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逃生能力的生動實踐,切實將教育培訓落在實處,實現了“人人懂消防、各個會應急”的氛圍。
二是落實崗位責任制,解決快速識別隱患風險的問題。針對電動車禁入電梯,峻海物聯依托智慧消防安全服務云平臺,通過智能警戒攝像機實現高清視頻數據采集,進行隱患排查和風險識別,實現流程可監(jiān)控、隱患必整改的閉環(huán)管理。
即:在樓梯大廳安裝禁止停放監(jiān)控攝像機,AI識別攝像機能夠識別出電動自行車的狀態(tài),梯控模塊可智能控制電梯運行,同時具備聲光警戒功能,引導居民電瓶車禁入電梯的習慣。
三是智能安全預警,解決“信息滯后”的問題。依托物聯網監(jiān)測預警平臺,提供隱患預警,設備維護,隱患超期未整改、應急事件提醒,及設備設施報警等多方面的預警機制及功能,實時遠程提醒責任人及時對隱患進行整改處理,將隱患厄殺在萌在萌芽中。
四是安全逃生裝備,解決“火場逃生難”的問題。系統通過“三個一”,即:一個教育培訓體系、一組監(jiān)測預警機制、一套防護逃生裝備(呼吸器保障黃金逃生半小時,緩降器打造第二逃生通道),實現自防自救體系可持續(xù)運轉,有效解決一旦火災發(fā)生時,消防救援隊到達現場的時間差,居民能在第一時間自防自救。
· 典型案例
近年來,峻海物聯先后為青島市南區(qū)和李滄區(qū)建立并接入“智慧消防安全服務云平臺”,通過“人防+技防+物防”相結合的方式,給1500棟高層建筑建設了消防能力提升項目。
項目共計安裝智慧用水、智慧用電和巡檢標簽等傳感器1萬多套,脫崗離崗、梯控監(jiān)測2000多套,給居民發(fā)放呼吸面具50多萬只,安裝救生防火逃生繩、緩降器2萬多套,提供線上線下教育培訓100余場,全面提升了高層居民的應急安全意識和自救能力,達到了“事前預防,事中補救,事后處置”的效果。(組稿/笑丁)